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花千变第122节(1 / 2)





  呸呸呸!

  胡思乱想什么,即使他不能长命百岁,也能再活个三四十年。

  可是,老侯爷去世时也还不到五十……

  霍展鹏一个激凌,外面人都说老侯爷是让儿子给气死的,可霍展鹏不会这样认为,老侯爷年轻时上过战场,有伤病在身,哪里就是让他给气死的了。

  倒是自己,托祖宗们和老爹的鸿福,从未上过战场,在娘胎里就享福,享福享了三四十年,目测以后还会继续享福下去,哪里就会早死了。

  不对,慕涵该不会也是在担心这个?

  “涵儿,莫非你是担心有朝一日,为父不在了,这个府里容不下你们母子,你想亲近霍誉,是怕他会不给你们活路?”

  邹慕涵卑微地低下头去,在这个府里,有高高在上的定襄县主,有含玉匙出生的二公子和大姑娘,而他呢,他算什么?

  也只有屏退了下人,他才敢叫一声“父亲”。

  看着邹慕涵的样子,霍展鹏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表妹。

  那年,表妹也是这样,面对盛气凌人的定襄县主,卑微到了尘埃里。

  “唉,当年我不该任由他们把你娘嫁出去,若是那时我就把她养在外面,你也不用姓邹,现在我早就给你上了族谱,唉,是我对不起你们,你也不用巴结霍誉那小子,你放心,我一定会把你们娘俩安排得妥妥当当,让你们衣食无忧。”

  邹慕涵心中冷笑,又是这番话,同样的一番话,敷衍了阿娘二十年,现在阿娘人老珠黄,被他弃如敝履,现在又用这番话来敷衍他,真是笑话!

  霍誉已经是从三品的同知,堂堂怀远将军。

  定襄县主生的霍誓一出生就有了从五品的恩封。

  就是那位年方十三岁的大姑娘霍珊珊,也是正儿八经的京中贵女。

  可他呢,什么也没有。

  可笑他娘,刚刚还向他显摆侯爷送她的熏香,他强忍着才没有告诉她,那只不过是花千变的赠品而已。

  霍展鹏感觉到自己的膝盖已经被眼泪浸湿了,他叹了口气,道:“别哭了,你想亲近霍誉,那就随你,那小子是个驴脾气,若是他欺负你……算了算了,他成亲那天,我带你一起过去,免得他给你脸色看。”

  邹慕涵心中冷笑,听听,提到霍誉,你连吹牛都吹不下去了。

  他若是欺负了我,你能如何?你敢打他,还是敢骂他?

  邹慕涵大喜过望,他抹一把眼泪,惊喜交加:“真的吗?儿真的能去观礼吗?大哥会不会嫌弃儿,还有嫂嫂,嫂嫂不会看不起儿吧?”

  “他们不敢,你跟着我,看他们谁敢狗眼看人低!”

  反正霍誉不在,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霍誉又听不见。

  皇帝次日下了早朝,便听说了昨天的事,霍展鹏带着定襄县主去老书院街放了狠话,霍誉回了一趟长平侯府,亲事该怎么准备还是怎么准备。

  皇帝让人去叫了纪勉,说道:“霍誉不想要这个世子了吗?”

  纪勉温声说道:“怎么不想要?他只是不敢而已,他一个无依无靠的乡下小子,能活到今天已属不易了,微臣听他说起过,他小时候差点被人卖进小倌堂子里去,唉,他亲娘至今生死未卜。”

  皇帝又问:“朕听说他那位未婚妻曾在慧真观里住过几年?”

  “圣上连这个也听说了?其实不仅是在慧真观里住过,他那位未婚妻,自幼就长在道观里,也就是要成亲了,才回到保定。”纪勉笑着说道。

  皇帝能查出明家姑娘在慧真观里住过,当然也能查出那姑娘长于云梦山,至于明家,明家人可是当过官的。

  “嗯,朕听说了,那姑娘的叔父,曾经是詹事府的人,死在狱中了吧。”皇帝云澹风轻地问道。

  “是,前詹事府府丞明峦便是明家姑娘的叔父,明峦的兄长明峰时任光州知州,明峦入狱后,明氏族中将他们这一支分了出来,明峰原本就一心向道,受此打击,便辞官而去,在云梦山结庐而居。

  明家姑娘便是在云梦山出生的,自幼拜妙清真人为师,后来又得了两位江老夫人的青眼,在慧真观里住了三年,据说那姑娘一心向道,若不是父命难为,怕是早就出家了。”

  皇帝点点头,这些,他当然知道。

  他在那么多人里好不容易拨拉出霍誉这个人材,自是要把霍誉身边的人全都查个清楚。

  “嗯,明峦死得冤枉,朕记得朝廷并未给他昭雪,这样吧,既然霍誉不敢当世子,那就把这份恩典给他岳家吧。”

  新

  第224章 催妆(一)

  京城里发生的事,远在保定的明卉全然不知。

  自从回到枣树胡同,她除了睡觉就是应付各路亲戚。

  这几年,西城明家日渐崛起,先是那位最不成器的明三老爷中了举人,接着,长房两位娇婿全都高中进士,这样的人家,别说是东城明家,就是整个保定府也是数得上的。

  东城明家的两位老祖宗后悔不已,当年他们的耳朵根子怎么就那么软,禁不住族里那几个搅事精说三道四,就把明峰这一支给分出去了呢。

  如今,保定人说起西城明家时,都会用可惜可笑的目光看着东城明家的人,这样的房头,笼络还来不及,你们明家却把人家给轰出去了。

  连祖坟都分开了!

  现在西城明家的大小姐出嫁,东城明家挑挑拣拣,选出两个和明卉平辈的小姑娘,送到枣树胡同,一起给明卉送嫁。

  这边一直都有未婚姐妹送嫁的习俗,明卉辈份高,年龄却小,送嫁姐妹不好找,三太太从娘家叫了两个堂妹过来,现在东城明家又送来两个,没人嫌多,再多几个也行。

  这四个姑娘在催妆的前一天便住进了枣树胡同,再加上明卉的几个侄女,姑娘们凑在一起,从早说到晚,明卉初时还能插上几句,后来就只能听着她们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