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9节(2 / 2)


  九娘点了点头:“只有当年有夺嫡宫变一事才说得通这些疑点。可惜婆婆不肯说宫变的事,也不肯说今上登基的事。若不是夺嫡,那遗诏如何解释?”

  赵栩皱起眉头:“倘若真有遗诏,当年就可以拿出来,何必耽误那些年?又何必耽搁到现在?还有只要是写了诏书用了印,翰林学士院和二府必然有人在场,内侍省也不会不知道,必然要有一张副本留存。我倒觉得遗诏未必是真的,也许你说破了阮玉郎的事,她吓唬你们罢了。”

  九娘也疑惑:“那在契丹的崇王会不会是假的呢?会不会当年去契丹的就不是崇王殿下?会不会其实崇王早就偷偷回到了大赵?”

  赵栩摇头:“野史杂记那种传奇不可信。又不是刚生下来能狸猫换太子的。三叔去契丹的时候应该是九岁,每年圣寿赐宴、晏对蕃使,众皇子都在。若说宫女有不认识皇子的倒有可能,可契丹使臣却不可能认错人。偷偷回大赵,应该也不会,如果三叔自己偷偷回到大赵,那在契丹的三叔又是谁?郭真人也不会临终求爹爹接回三叔。”

  九娘默然,哪有阔别几十年的儿子逃回来不见亲娘的呢。

  赵栩想了想:“不要紧,请迎三叔的国书前日已经送去契丹了。爹爹想派我去契丹接回三叔。等我去上京,看一看就知道了。有什么疑问,光想是没有用的。你也别想太多,这种大事,已经不只是你孟家的事了。”

  九娘一怔:“你要去契丹迎崇王殿下?要去上京?!”

  第88章

  上京,汴梁,千里之遥。

  赵栩点点头:“嗯,不错,趁着如今大赵和契丹邦交还算过得去,爹爹想快点把三叔接回来。”

  看到九娘担忧的神色,赵栩赶紧说:“你别担心,自从太-宗朝以来,大赵和契丹互通行市,虽有些小摩擦,却还算友邦。他们也有一位四皇子在汴京住了快二十年了。”

  九娘也知道互为质子是大赵和契丹百多年来的习惯,仔细想了想两世以来搜集到的契丹信息,一股脑儿地倒给赵栩:“就阿妧所知,契丹如今的寿昌帝,在位四十年,向来仰慕大赵,不愿和大赵为敌。只是他为人昏庸,当年宠幸权相佞臣耶律兴,冤杀了宣懿皇后和昭怀太子。如今他老了,笃姓佛教,广修佛寺,劳民伤财,契丹国力已经大不如以前。哦,对了,还有,寿昌帝喜爱书法绘画,尤其爱作诗,善待有才华的人。你若见了他,从这上面着手,恐怕能事半功倍。只是皇孙耶律延熹这两年才被接入皇宫抚养,外间对他的习性所知甚少。”

  赵栩和陈太初这两年关注边境和邻国,也没少搜集各国信息,又知晓枢密院的各种机密要闻。可听见九娘竟然对契丹也如数家珍,真是又惊又喜又气又说不出的心疼。这胖冬瓜,大概除了结婚生子不懂,什么都懂!

  九娘一看他的表情,想起刚才的谈话,就有点心虚:“我——我就是爱好这些市井传闻,皇家秘史而已。若是背大经我也要读个四五遍,这些我看过听过一遍,不知道为什么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全不费功夫,不费神,真的。”

  赵栩看着她一脸请你相信我的表情,只能叹了口气:“你!你还真是改不了?!”

  九娘抿唇笑了:“当年耶律兴企图刺杀契丹皇孙,事败后,被寿昌帝废黜一字王爵,他举家携带私兵和武器逃来大赵。这个六哥肯定知道吧?”

  赵栩点点头:“这个我看过记载,二十多年前,耶律兴一族七十多人是在大名府被捉拿后,再遣送回契丹伏诛的,当时爹爹还未亲政呢。”

  九娘笑道:“你可知道蔡相是当年大名府的权知府事?他就是因捉拿耶律兴一族于两国邦交有大功,才调入中书省官拜副相的。”前世两党相争,苏瞻和她对杨相、蔡相一党众多官员的升迁路熟悉无比。

  赵栩一愣,露出深思之色:“我倒没有留意过蔡佑的升迁之路。怪不得每年契丹的使臣待蔡相特别亲热。”

  九娘点点头:“蔡相既然拥立吴王,恐怕会在你出使契丹的事情上做些手脚。到时候你记得看看礼部随行的人员,尽量避开蔡相的门生。还有——”

  赵栩见她又不自觉开始筹谋,摇摇头,抬起手想敲敲她的脑袋,看到那喜鹊登梅簪,又放下了手:“停!你别再多想啦,不然我就直接把你装在麻袋里带去契丹!”

  九娘一呆,是啊,自己还真是改不了这脾气性子。

  赵栩赶紧说回阮玉郎的事:“当务之急,还是先弄清楚阮家和孟家之间的事。看来我们以前都忽略了他。阮玉郎绝对不是趋炎附势只为了升官发财的人,就算他不是我三叔,我看也和郭真人脱不了干系。整件事,恐怕还是要从郭真人身上着手。”

  九娘皱起眉,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知情人又都不肯说,如何着手呢。

  赵栩忽然眼睛一亮:“我回宗正寺再好好翻翻旧档,看看能不能找到郭真人的什么线索。宫里面应该还有些老人伺候过她的,还有瑶华宫里的宫女也可以问些她平时都做些什么。这些应该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