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10节(1 / 2)





  九娘起身屈膝,淡淡地以宫中礼仪给他行了福礼,并未执晚辈礼。

  “子厚说的是什么法子?”苏瞻转头问张子厚。

  张子厚递给他看九娘的上疏。

  “这是燕王殿下的主张么?”苏瞻看着折子上红莲映水碧沼浮霞般的卫夫人簪花小楷,皱起了眉头。

  “是九娘的主意。”张子厚意味深长地看着苏瞻,自从再度拜相后,原先迅速衰老的苏瞻似乎枯木逢春,又丰神俊朗起来,鬓边银发点点,令他更添出尘之姿。不过他再怎么好看,在九娘眼里,也已经毫无波澜了。

  折子上那手簪花小楷,哪怕只两三个字,他也能认得出是王玞所写,可这几百字搁在苏瞻眼里,恐怕只会被他误认为东施效颦甚至卖弄心机讨好他。那真正有心机豁得出去的王十七和张蕊珠,在他眼里却是天真之人。

  张子厚笑了起来:“今早大理寺刚接到殿下的手书,正巧有对下官的指示。下官以为,这也是殿下对百官的要求。”他呈上赵栩的手书给向太后。

  手书转到苏瞻手中,苏瞻一怔。

  “唯九娘马首是瞻”七个大字,正是赵栩亲笔,铁画银钩,暗藏机锋,泠泠有风雨来兮。

  苏瞻吸了一口气,正色道:“娘娘,请容九娘答和重几问,若能过了和重这关,文武百官,二府诸相公,和重当尽力说服他们。”

  向太后叹道:“理当如此。”赵栩这七个字,重若千钧,可朝政大事,连她身为太后也不能随意置喙,何况阿妧小小七品女史?

  张子厚大怒,正要指摘苏瞻目无燕王,见九娘娇艳面容笼罩了淡淡的清冷雾气,朝自己微微摇了摇头。

  “苏相请考校。”九娘淡淡道。果然,她就算写回前世的字,得过苏瞻亲自指点的簪花小楷,他还是认不出自己来。

  “阿妧,表舅知道你对朝廷之事颇有心思,早慧。”苏瞻却以长辈自居:“正因你是我外甥女,我才更要问个清楚。”

  九娘澄清妙目看入苏瞻眼中,唇角慢慢弯了起来:“若我所料无误,苏相该先考问我开封府十六县合计多少户多少口?”在朝论朝,何必走亲情路显得他大公无私?

  张子厚看着苏瞻的神情,心中快意难忍。知苏和重者,王九娘也。苏瞻当年自己也这么说过。

  “皇佑二年,开封府十六县,户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九娘淡然道:“接下来,苏相是要考校我那观星之人何在,以何取信万民,还是要问我磁铁何在?”

  苏瞻瞳孔微缩,双唇紧抿,未料到九娘如此锋芒毕露,甚至连晚辈应有的礼仪都弃之不理。即便是赵栩本人,也从未如此无礼过。他冷哼了一声:“说罢。”

  九娘娓娓道来,胸有成竹。

  张子厚看着她,双眼渐渐湿润。阮玉郎以前杀她,现在掳她,都是一个缘由。可这才是王玞,能在皇帝和宰相面前挥洒自如的王氏九娘。即便在百官之前,也不能掩其丝毫风华。她在苏瞻身边,始终只能藏于屏后。只有殿下,才能配她,才能令她闪耀夺目光彩。

  唯九娘马首是瞻!

  黄昏的日头依然灼热,宫墙之间却有了穿堂风,带来一丝丝凉意。廊下的鸟儿们喘过气来,纷纷你唱我啼百家争鸣。

  ***

  七月十三这日一早,城门方开,汴京各处禁军林立,皇榜宣示了年仅七岁的皇帝陛下的罪己诏。皇帝和皇太后、二府相公文武百官即日起素斋三日,迎七月十五中元节的天狗食月和地动,需全京城百姓齐心协力诚心祝祷,方能避开这两大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