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7节(2 / 2)


  魏希停顿了一会,直视孙依云的眼睛,语气认真,“我之前一直想找您说,学校分配的这份工作,我打算放弃。”

  魏希一说,孙依云一脸惊讶,“好端端的,怎么你也要放弃,这都是多好的机会,你别看是在县里,但是宣传科一向轻松,各方面都很适合你。如果你做的好,未来被调到城里,也是有可能的。”

  孙依云却是是对学生的一片拳拳关爱之心,她不是啰嗦的人,但对于学生的前途,还是煞费苦心的费了好一顿唇舌。

  魏希一向都很尊敬师长,更何况孙依云也确实很关爱自己,魏希很认真的听孙依云说教,没有一丝不耐烦,或是不被理解的愤郁。

  但原因大致不能说出来,对于保守惯的老一辈,为了一个未知的机会,放弃唾手可得的好工作,是很愚蠢的,到时候反而更受阻碍。

  魏希的态度很好,看着眼前的学生谦逊的模样,孙依云叹了口气,很无奈的道:“我知道,你肯定也是深思熟虑了,才会说这些,但是老师还是希望你能好好考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哪怕孙依云是她们的 * 老师也不能强制她们,孙依云只能劝导,最终做决定的还是她们自己。

  “我也是那句话,你也好好考虑几天再来答复我,反正离你们毕业也还要十几天,还来得及,多想想再做决定。”孙依云还是给了魏希时间好好思考。

  魏希认真的点点头,向孙依云道谢,不管结果如何,孙依云都是极为负责任的老师,为了她们这些学生,颇为费心思了。

  一直等到回宿舍,魏希才找了个机会,单独问赵婷婷。

  “你真的想好了吗?到底能不能恢复高考还是个未知数,你努力了这么久,就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农家。现在这个工作机会,已经是很难得的机会了。真的放弃了,如果高考最后没有恢复,可能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而一边工作,一边不把书落下,也不代表真的恢复高考就会落榜。”魏希认真的问道。

  赵婷婷沉默了一会,视线直直对上魏希,“其实我不是很聪明的人,我出身农家,很多底子比不上城里的干部子女,她们接受的教育条件比我好多了。你知道吗,我读的小学只有一个老师,他要同时教好多孩子,经常是分成两拨水准的孩子一起上课。低年级的孩子打开书上一会课,高年级的孩子打开书上一会课。

  我靠着努力考上高中,我还想走的更远。我不算多聪明,想要拥有更多,只能下更多的功夫。

  所以我想试一试,搏一把,如果最后没有恢复高考,就当是我赌输了。至少我试过了,我不会后悔。”

  赵婷婷说到最后,一向冷漠高傲的她,默默红了眼眶。

  第55章 原主也是在小乡村里长大……

  原主也是在小乡村里长大的, 对于乡下的条件自然也是有记忆的,魏希大抵能明白赵婷婷的感受。

  因为明白,所以说不出什么劝慰的话, 她没有再劝下去, 而是看着赵婷婷,目光坚定, “那就一起努力, 至少不要辜负自己。”

  魏希一直都是温柔而又宁静的性子, 但是她此刻斗志昂扬,不同于以往的样子,又是另一番风姿, 明媚飞扬,让人很难不受到感染。

  赵婷婷不自觉被魏希吸引心神, 她鬼使神差的应道:“好。”

  两个人的视线交汇到一处,似乎都能看到对方眼底的信誓旦旦,两人都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像是对未来的认知达成了某种一致。

  她们选择放弃分配工作的事, 最后宿舍里的其他人也知道了。即便知道,也未必有勇气做出这样破釜沉舟的事情。这里面, 除了陈欣可,她们的家境或多或少都有各自的难处,放弃眼前唾手可得的工作,去换一个未知的机会, 这很难。

  高夏父母虽然有体面的工作, 可是从小就把高夏放在老家,带着弟弟在城里上学工作,对高夏的关心屈指可数。而高夏的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 一份厂里的工作对于高夏来说 * ,很重要。

  余乐瑶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本来就不富裕,都指望着她能尽早工作,好为家里减轻负担。说句难听的,把余乐瑶供上高中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更何况,余乐瑶的弟弟妹妹也要上学了,家里的担子可不就更重了嘛。

  出人意料的是何秀秀,她是跟着母亲改嫁到新家庭的,她的继父是一个技术工人,家里勉强过得去。但是在全靠继父养家的情况下,何秀秀的母亲在家里的地位一向不高,更遑论何秀秀了。只能像个透明人,不争不抢,做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背景板。

  但是正是这样的何秀秀,拒绝了在县城小学当语文老师的机会,而是选择和魏希她们一道,想搏一搏高考的机会。

  在选择放弃的那天晚上,一向内向敏感的何秀秀,鼓足勇气,脸上红的似要滴血,磕磕绊绊的对着魏希说,她不想一直做个小透明,她也想试一试。

  天知道,何秀秀用了多大的勇气。

  好在恢复高考的消息最后还是来了,就在同年的十月份,全国下发通知,阔别十年之久的高考,恢复了。

  而因为工作问题而和家里发生争执的何秀秀,当时正借住在魏希的家里,魏希赤溪村中的家里。因为徐衍走之后不久,肖瑞也被家里想办法安排进了大学,所以魏希一侧的房间就空置了下来。收拾过后,刚好让何秀秀住。

  赵婷婷虽然回了自己家,但还是隔三岔五来找魏希,一起学习。当然,这里头的人还有其他几位知青。都是知识青年,而且有共同的梦想,所以凑在一起学习的时候,都很有干劲的。

  乍然恢复高考之后,虽然附和要求的人都很激动,但是关于如何复习,具体范围,没几个人能说清楚。以至于新华书店里,但凡涉及考试的书籍、习题都被一抢而空。

  偏偏不说赤溪村,就连云溪县都是一个偏僻地方,好的复习材料很难搞到,王学恩几个知青的家里倒是也四处托关系寄了复习材料,但是东一份西一份,名头倒是多,就是看起来不太靠谱,都不太全面。

  而魏希几乎在之后的一周,陆陆续续收到江爷爷、郑伯伯,还要徐衍寄来的包裹,里面的复习资料都很齐全。

  因为江爷爷和郑伯伯都有涉及大学的教育,据说含定的出题人就包括他们认识的同事,于是照着这些人平时的习惯,又圈了不少重点。

  至于徐衍,他虽然不涉及这些,但是也想方设法,托了相熟的人,在首都的新华书店,抢到了最全的复习资料。甚至还有大院里准备参加高考的人,手里悄悄流传的复习资料。

  一时之间,魏希倒是拥有了最新最全的复习资料,虽然地处偏远,但是这样的复习资料,首都的学生也未必能抢到。

  要说魏希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大概是英语吧。谁也没想到高考恢复竟然会考英语,因 * 为之前的大动荡,学校里的英语课基本都是荒废掉的。不管是大城市来的知青,还是和魏希一样处在偏远县城的同学们,英语方面都可以称得上一片空白。

  魏希有徐衍的教导,虽然只是基础英语,但是用来教导其他人也是绰绰有余了。毕竟才那么点时间,别的人甚至连学习英语的机会都没有。

  这段时间里,魏希和其他人在一起,几乎是埋头苦读,一遍遍复习资料,反复做题。连一向有洁癖的王学恩,偶尔都顶着三天没洗过的头下地干活,等回来还是连续的刷题复习。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十二月中旬,高考开始。在高考前,各地还经过一番初试,最后也有五百多万人参加高考。这里面有刚刚应届毕业的学生,也有下乡十年之久,不知是几个孩子的父亲的老知青。

  他们都聚在一个考场里,为了各自的大学梦而努力。

  魏希考完最后一场考试的时候,只觉得身心俱疲。好在她经过长时间的复习,虽然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这几场考试,魏希发挥的还算不错。

  魏希轻呼一口气,只觉得一身轻松。为了高考,她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哪怕不能成功,她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魏希想得豁达,但是其他人并不一定,有复习的好的,自觉可以考得上大学,红光满面的和同行的人讨论,也有觉得考砸了,心情低沉的。当然,前者还是少数,毕竟因为动乱的原因,整体的学习水平并不太行,哪怕题目已经考虑过实际水平,出的较为浅显了。

  但还是有不少人,出了考场就情绪低落,也有奔溃大哭的。但考试的成绩究竟如何,还是很难预料的事情。毕竟关于高考,这里面没有谁是有经验的。

  赵婷婷的表现倒和魏希差不多,事已至此,考不考得上,都看成绩公布的结果了,因为付出的太多,考完之后,反而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