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回1988之IT女王第39节(1 / 2)





  现在,她发现九厂还有它的价值。

  计划,发生了变化。

  这段时间牡丹厂的订单爆炸式增长,根本忙不过来。

  牡丹三位高管都见不得肥水流入他人田,便转移给了九厂。

  当然,做为中间商,不收差价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眼看着别的厂因为错判了奥运的局势亏了一大笔钱,而九厂却几乎没有损失,且有了牡丹厂的额外订单,盘算下来,还有得赚,龚书记调进部里的可能性更大了一层。

  他也有意多多培养自己的儿子做为接班人,有各种会议,都会带上龚伟参加。

  在一次会议的间歇,另一个厂的书记说起自己最近想进口一批纺织设备,结果来了一个卖二手机器的日本公司。

  “哈,看不起我们是吧,我们又不是四十年前了!穷!用他们用剩下的洋垃圾!我们就要买最新的!

  他还说,他那就是最新的技术,刚用了三年,成色还很新,我几句话就把他打发了。”

  龚伟回到牡丹厂,把这个当行业小八卦说给安夏和陈勇两个人听。

  安夏却对这事上了心:“什么设备?”

  “好像是什么混纺的,反正是九厂和咱们厂都没有的新设备,你想啊,三年前刚发明的,咱们最新的设备都是八零年的。”

  安夏鼓动他:“快去问问呀,万一咱们能用呢,二手的肯定便宜。”

  “啊?我们现在产能都饱和了,再弄新的流水线,上哪儿找那么多工人。再说,这又是一个新的材料,没必要吧。”

  安夏摇头:“当然有必要啦,现在咱们牡丹厂能赚得比九厂多,是因为九厂是小品种大批量,一块棉布生产一大堆。咱们是多品种小批量,来得及调头,附加值也高。”

  软件里的销售数据变化,也证明了她的话。

  牡丹厂刚开机的时候生产了一小段时间的「的确良」面料。

  然后很快就在安夏的要求下,取消了。

  那批「的确良」到现在还有一小半没卖出去。

  要是像九厂那种卷着袖子大干快干的风格,那批的确良不知道压舱要压到什么时候。

  龚伟点点头:“我去打听打听。”

  九厂里的龚陈两位领导都觉得——“这儿子厂怎么又要买买买了。”

  “你们一定得拿出一个合理的理由,现在我们可不是什么洋垃圾都要捡的时候了。”

  安夏出面解释,她通过看到的许多新闻,对国内外纺织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这批二手设备不一定是洋垃圾,日本原本的纺织产业很发达没错,而且一直致力于原材料加工。

  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他们的产业一定会发生转移,也许这家公司出售二手设备,真的是转行。”

  陈厂长和龚书记对看一眼,笑了,这两人是纺织业的老前辈,采购过国外的设备,也被坑过。

  要论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没有人比他们更懂。

  陈厂长笑咪咪地问:“虽然他们确实说是因为转行才要出售,但是你又不在日本,怎么知道他们说的是不是真话?”

  “他们这个厂是不是真的转行,我确实不敢说。但是他们整个国家的纺织行业都在谋求转行,这是事实,其它的事情,再调查一下,就会知道。”

  陈厂长:“你又怎么知道他们整个行业在谋求转行?据我所知,去年他们的纺织品总出口量,并没有出现严重下滑。”

  “快了,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了。”安夏

  第24章

  整个谈判会场被布置十分隆重, 双方人马分坐在暗红色的长条桌两边。

  为了第一个来本市询问入驻的外商,领导层就像宫里对待怀孕的皇后娘娘一样小心伺候着。

  生怕她腹中的嫡皇子掉了。

  连桌上摆的都是他们觉得最能表示待客诚意的可口可乐。

  临开始前,安夏提出本市近郊也出产名茶, 茶叶自古就是对外贸易品,可见外国人是能喝茶的,不如给他们喝茶。

  如果喝得满意,他们还要买茶叶回去送人呢。

  他们会送礼的人, 也是有身份的, 万一送到了什么大人物的心上, 一口气把咱们市的茶叶也都包了。

  那岂不是双赢?

  咱们赢了一次又赢一次?

  给可口可乐打广告有什么意思, 美国佬又不给咱们广告费。

  大领导一琢磨有道理,不过还是保留了可乐,每位外商桌上都摆着一杯茶一听可乐。

  大领导表扬道:“你很有想法嘛。”

  安夏假装谦虚:“那也得是九厂的领导们给机会,才能让我在实践中锻炼。不然,我这么年轻, 大学才刚毕业,能懂什么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