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7章





  阿姀闻言一笑,拍拍郑大的肩膀,“辛苦了,先休息休息吃饭吧。”四个食盒放在桌上,掀开来香气四溢,将周围几个人也吸引了过来。

  “好香啊!多谢掌柜!”

  郑大瞧几人笑着将菜端出来,其中一盘红亮汁稠,正是昌庆楼的招牌狮子头,只怕这桌菜是破费了的。

  “两位娘子先吃吧?”郑大将里头的筷子挑了两副在手中捏齐,递了过去。

  阿姀摆摆手,笑道,“不了,这就是给大家买的,我同周嫂子吃过了。大家近日辛苦,这是我们该做的。”

  周嫂子操心着上头,眼睛一刻也没离开楼梯,便接着说,“是啊,你们慢慢吃,我和崔娘子得上去瞧瞧萍娘去。”

  萍娘是赵卓夫人的闺名。

  她被接来那日,是如何千恩万谢,眼泪都差点落下来。先道谢的却是她们对郎君孩子的救助,而不是替自己请了大夫来看诊。

  周嫂子心中不满酸涩,对萍娘愈加亲厚起来。

  阿姀知道,周嫂子这是有些感同身受。

  她曾说,自己同郎君成婚十数载,都无一子半女。她郎君是个再温吞不过的人,却为了她在外与人打架,折断了手臂。

  只因那些人讥讽妻子是不会下蛋的母鸡。

  周嫂子与郎君经媒婆介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两家都不富裕,却还是愿意倾尽所有为他们筹谋了婚事。

  郎君虽然不如夫人精干,却胜在百依百顺,甚至有些惧内,所以日子也算过得自在舒心。

  可就是因为这一架,被打的几个人却先告状到村里,仗着自己同里正素来的酒肉关系,非要周嫂子一人付一两银做赔罪。

  即便是心里再不顺,对方人多势众,周嫂子也不得不忍气吞声地将钱付了。剩下赔不起的,郎君日日在外做苦工,还要兼顾地里的农活。周嫂子则剪些纸花做些针线拿去卖,勉强算是糊口。

  可是好景不长,郎君那折断的手臂没有好全便去提拿重物,导致再次受伤。可他怕妻子担心,便一直忍着不说。

  直到有一天,他在扛粮食的时候突然晕倒,周嫂子赶去时才发现他左臂折断的地方肿得老高,半条手臂已经乌紫,摸不到温度了。

  找了大夫来看,说是骨疽,已经难治了。

  即便是将手臂砍掉,也于事无补,发现得太晚了。

  那一夜,她几乎彻夜无眠。他们的父母都已故去,只剩两人相依为命。苦日子过得太久了,回十数载的日子,竟没有轻快的时光。

  有的只是年复一年,这样互相支撑了,走过了穷苦难熬的岁月。

  她坐在廊下,看着孤寒的月亮,那样高地挂在天上。

  她心里好恨啊,不知道是对郎君隐瞒病情更恨些,还是对那些让他受伤的人更恨。

  恨命运无常,天地无情,不得令世上多一分她的福气。

  第二日清早,郎君醒了过来。他勉力笑了笑,还没说出一句话,便难以为继,让地府收走了命数。

  周嫂子沉默地任眼泪淹红了整张脸,当掉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买了一口薄棺送了他最后一程。

  为他换新衣时,周嫂子才发现,这枕边相伴十几载的人,原来已经这样消瘦了。这一刻她再也无法抑制自己,趴在棺木上痛哭起来。

  此后无论是东升的骄阳,还是西垂的明月,都无人再与她共赏。

  一间草屋,几亩荒田,她全都不要了。从此走上了背井离乡,一路哭丧为生的日子。

  这段经历刚刚讲给阿姀听时,阿姀越想越难过,回去哭了半个晚上。

  她是见不得旁人苦难的人,即便自己也亲友散尽,一路流亡。

  可人终究是不甘于自己既定的命数的。所以即便相差十几岁,她们成为彼此无话不说的挚友,也是冥冥中的缘分。

  所以周嫂子一再与阿姀说,要珍惜相遇的缘分。

  见萍娘靠在床头,虚弱地笑着,周嫂子难免心中难受。

  阿姀见了,立刻走上去,将她揽在怀里。

  “托两位娘子的福,我已觉得好些了,咳咳咳。”萍娘用力地咳了几声,“近日不过是受了风,本就十分劳烦了,岂敢再给你们添乱呢。”

  赵卓怀中抱着儿子,另一手腾出来拿着湿布巾,替她擦着额头。

  大夫长叹一口气。即便看尽了人间生老病死,可见这沉默悲痛的丈夫,不知世事的小儿,还是忍不住悄悄叫住了阿姀。

  “崔掌柜,借一步说话。”

  阿姀跟了去,见他神色严肃,心下已经猜到了几分。

  “您便直说,需要用什么药。”

  大夫又是长叹一口气,“崔掌柜,我想您也看得出来。这位娘子先前便身体不好,又劳碌忧心,加之有孕生子消耗身体太多元气,虚不受补啊,怕是油尽灯枯之相,只能吊一日命算一日啦。”

  阿姀捏了捏手指。

  即便是对赵卓心存芥蒂,但萍娘与稚子何辜。听到“油尽灯枯”这四个字,仍是艰涩难言。

  “您尽管开药,这钱我来垫便是。”周嫂子从后面走来,平静地说道,“总归得让她过几天好日子吧。”

  阿姀看着周嫂子,随之坚定地点了点头,“是,劳您开药。”

  送走了大夫,回身过来,赵卓干脆利落地跪在了阿姀和周嫂子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