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章





  ——说到底,妲己不过是无意中得罪了女娲。女娲既已惩戒了她出气,又有他亲自出面,一只无关大局的狐狸的生死其实反倒并没有多么重要。至于东海的这条小龙……

  龙王听得此言,即使过去了那么久,仍觉得心头发颤。

  他的儿子,落地即为真仙,有大罗之资,是自祖龙陨落以来,龙族唯一有望真正一统四海的未来帝君。然而,大劫骤起,他们龙族的希望却成了千七杀劫下的第一道亡魂。剥鳞断角,抽筋流血,死得何其惨烈?即使玉虚明珠下界,也不该、也不该……

  他遍寻东海,却连三子一缕残魂都搜寻不得,怒火和悲痛烧却理智,联合三位兄弟掀起滔天巨浪,欲水淹陈塘关,为三子复仇。

  那灵珠子转世的少年虽桀骜跋扈,但眼神透亮,自尽得干脆利落,亦惨烈坦荡。他看着陈塘关上同样被鲜血染红的城墙,突然忆起了有一日他那自幼乖巧懂事的三子带着无法克制的喜悦向他倾诉的话语。

  “父王,我在陆地上认识了一个好朋友,很好、很好的朋友。”

  那是三子鲜有的、孩童般的雀跃,藏着几分一眼就能看出的、幼稚的炫耀。

  那时他板着一张脸,故作严厉地告诫三子不要没事偷溜出龙宫玩耍。背地里却还是暗示了龙宫守卫,偶尔对三太子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纵了他这不可多得的快乐。

  可是,吾儿啊,你有没有想到有一天,你会死在这“很好、很好的朋友”手中,魂飞魄散、尸骨无存?

  首恶既诛,过往的回忆也唤醒了敖广的理智。纵使痛失爱子与龙族未来帝君,但敖广知道,自己不能让龙族卷入这场天地大劫。一腔悲愤无处可平,却也只能含恨退去。然后,他意外得了阐教那位清源妙道真君的上门拜访。

  清源妙道真君杨戬,他纵使之前不识,却也有所耳闻。

  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以稚龄之身从天兵天将的追杀中逃脱,得庇于昆仑,后又拜入阐教门下。而后不到十年,便道法初成,拿着一把开天斧,劈山逐日,令天庭颜面尽失的。

  当年的那一场大闹天宫,四海八荒不知多少人看了那位初登帝位的昊天的笑话。即使那时西海龙宫为了不惹祸上身,不曾在杨戬负伤坠落西海时出手相救,但他那三弟敖顺可还是时不时提起自己对这位清源妙道真君的欣赏。

  而对于那时的他来说,这位真君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那个杀死了他爱子的灵珠子的同门师兄弟。

  他想将他拒之门外,但太乙金仙,准圣之下的高手又哪里是他这个徒有虚名的东海龙宫所能拦下的。

  俊雅衣白、模样仿佛不过人间十五六岁少年的清源妙道真君举重若轻地掠过龙宫守卫,出现在他的金座之前,身姿翩然,捧在手中的碧玉铃铛沉寂不响,却让他一个踉跄,险些从玉阶上跌了下来。

  他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只碧玉铃铛,手无法自控地颤抖。

  然后,他听到那位清源妙道真君平静的声音,仿佛他做得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道,他的师弟与龙三太子真心相交,并不曾有半分虚情假意。此番惨烈后果,全因上位者算计。龙王若心气未平,一切仇怨,他愿替师弟承担。还望龙王念及太乙师伯一片爱徒之心,许哪吒师弟以金身香火重塑己身。

  他又道,封神榜上本有敖丙名姓,但天庭与灵山不愿留龙族未来帝君哪怕一线生机,借玉虚明珠之手打散敖丙魂魄。他不敢惊动那两位,只能暗中收拢残魂,现还于陛下。

  他还道,东海以东,或许有人能救得龙三太子性命。

  那时的敖广,手拢着失而复得的幼子残魂,做不出任何反应。而那位清源妙道真君似乎也有所预料,并不向他东海挟恩求取什么,只是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远去了。

  而后他冷静下来,思索着那位清源妙道真君所说的一切,这才怀抱着微弱的希望,前来拜访了这位避居紫府已久的东华帝君。

  ——若说这三界之中,谁还愿意冒着得罪天庭和灵山的风险保他三子一命,怕也只有这位来历复杂的东华紫府少阳帝君了吧。

  ——如此一来,当年尚还未得真君封号的杨戬坠于西海时究竟是哪位大能暗中出手相救便也有了答案。

  繁复的思绪转瞬即逝,可静室中等待的时间却显得如此漫长。

  希望就在眼前,愈到了这个时候,龙王愈觉得等待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折磨。

  可他并不敢再多说什么,生怕一个不小心,这瞒天过海之事就会被不该知道的存在发现。

  东华帝君却不似敖广这般心焦忧虑,他只是静静凝视着虚空,听着隐隐在耳畔响起的声音。

  “五斗群星吉曜恶煞正神名讳:

  …………

  天空星梅讳武

  华盖星敖讳丙

  …………”

  神魂俱失,竟也能封神吗?就是不知这取代东海龙三太子得华盖星君尊位的,是哪位无辜亡魂,亦或是想要借着封神之机一朝登神的宵小无能之辈?

  微勾的唇角似讽似嘲,然手上的动作却不曾有半分迟滞。

  道祖亲出紫霄宫,连三清都被当众训斥,诸圣自也暂且退避。天庭此时之重在乎封神,而西方也忙着收拢万仙阵中掳去的诸多截教门人。若要那小龙返魂,再没有比现在更合适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