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0章





  自他孙子那位好儿子,汉世宗孝武皇帝之后,直到后世人那不知道多么久远的未来……

  他们都自称自己是汉人?是汉族?

  饶是以刘邦的心性都感觉到心神的激荡,那是一种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与光辉之后,被这接近于惊天动地般绵延流传的煌煌基业,赫赫声名所灼伤般的恍惚。

  从现在往上数,夏、商、周、秦。三代之人,所称呼自己,难道不都是夏人、商人、周人的吗?

  到了春秋战国那就更为过分,人们称呼自己都是冠以诸侯国的名称,乃至于在秦人的治下依旧念念不忘着诸如楚人、韩人的身份。

  但现在光幕告诉他,未来不知道多少年后,不论朝代更迭,历经了之前讲到过的比如晋朝、明朝这样的波折之后。

  ——后世人依旧称呼自己为汉人。

  他的脑回路一下子就和刘启对上了线路:这样的好孙孙千万不能丢啊!天幕你快细说!细说一下他的宝贝大曾孙是他孙子和哪家的女儿生下的他们老刘家的大宝贝啊!

  对,在有了武帝这样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大宝贝之后,刘启在刘邦心里的地位已经没办法当上好圣孙了。

  这才是他刘邦的好圣曾孙啊!!

  第15章

  【横向对比一下刘启对自己除了刘荣以外十三个亲儿子的待遇,虽然刘彻毫无疑问是他最为宠爱的掌上明珠,临死之前都要担心主少国疑,强撑着病重的身体给武帝提前加冠,最起码把握住能够亲政的第一条件。

  但这并不代表对于其他的儿子,景帝就是冷酷的——正相反,他对于基本上所有的儿子都称得上溺爱,完美继承了一些亲妈护短的脾气。

  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那就允许他广交天下之士,修礼乐,藏古书。鲁恭王刘馀好治宫室,甚至胆子大到敢破坏孔子旧宅来扩大自己的宫殿。江东易王刘非好武力,于是景帝在他十五岁就给他赐将军印,又舍不得儿子受伤,不允许他往击匈奴,却允许他招四方豪杰。

  胶西于王刘端因为羊尾亲近一次女人就生病几个月,最后杀了自己的男宠和儿子的母亲,最多削地。赵敬肃王彭祖靠诡辩中伤国相,自己大肆敛财,行徼邯郸中,让行商都不敢从赵国过路,最后快快活活寿终正寝。常山宪王刘舜仗着自己是景帝的小儿子,多次横行霸道,结果刘启最后每次都是宽裕了。

  至于我们更为熟悉的,汉昭烈帝刘备的先祖中山靖王刘胜那好美人美色,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的辉煌战绩,以及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先祖长沙定王刘发那平平无奇的一生,相对于他们骄横不法肆意妄为的兄弟们来说,都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虽然这种行为我们应该极力批判,甚至不吝啬于给景帝几个白眼,大骂他一通。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刘启对亲儿子是真的溺爱是常态。

  所以,像刘荣这样一开始就被他指指点点,后来废了他太子之位,最后更是因为区区“坐侵庙壖地为为宫”这种,晁错犯了差不多的事都被刘启诡辩到无罪的罪行,被刘启派人带到长安审讯,最后活活逼死的倒霉蛋。

  他的悲剧,真的不是完全依托于区区宫闱斗争,像一些人大肆吹嘘的因为栗姬拒绝长公主刘嫖的求婚,被长公主所怨恨,随后长公主联合王夫人陷害栗姬,多次在刘启面前诋毁太子而吹捧刘彻所导致的因爱废立。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博弈。

  毕竟,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如果仅仅是宫廷内部的争斗,对于成长于皇宫之中,母亲窦太后后来因为目盲而失宠于文帝,肯定会受到文帝新宠们为了自己的亲子多加诋毁的刘启来说,这种事情还有谁能比他更门清的吗?】

  在刘恒死亡目光的凝视下,刘启默默地一点一点低下了自己的头。

  天幕每说一个他的混账儿子,他爹的眼神就更锋利一点,每说一件他儿子办的混账事,他爹的脸色就更臭几分。

  刘启:我错了我错了我错了!我忏悔啊,父皇,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啊!

  他小心翼翼地试探:“父皇……那我以后就只生三个儿子……?”嗯,一个彻儿,两个未来皇帝的祖宗,这样应该可以了吧——

  然后就被亲爹揪着耳朵骂了。

  “你以后怎么保证你就只能生三个儿子的啊?你甚至连这三个儿子的亲妈是谁都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啊?你现在能做的难道是少生儿子吗?你明明应该跟我保证的是好好教儿子!”

  “溺爱啊?这么溺爱你也不怕这些混账玩意给你的心肝宝贝彻儿添多少麻烦!自己未来七国之乱还不够啊?让儿子也得面对一波诸侯王叛乱?”

  “给我听好了!以后每个儿子都给我好好教知不知道!不说每个都像彻儿那孩子那样那么成材,最起码都给我像那个长沙定王一样,安安分分规规矩矩的不好吗?懂了没有!”

  ——以刘恒的风度,能被气到这种地步,也算是刘启那些个奇形怪状的儿子们给自己亲祖父好好开了个大眼了。

  【我们用刘启的视角去重新看待刘荣,他是自己和初恋宠姬栗姬的长子,他的背后站着谁呢?

  历史不屑于对这种平庸的失败者大加渲染,所以他在历史上留下的不过只言片语。但我们可以用历史对他被废之后的记载去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