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6章(1 / 2)





  但他们到底家里有些当官的长辈,他们的社会地位已经经过了一次抬升。他们最起码不可能说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

  他们是和寒门子弟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然而他们天然的优势,使得他们重新出发,所需要耗费的努力绝对会比后者来得少。

  可是那些寒门出身的学子该怎么办呢?

  那些学习的背后是父母兄弟姊妹等等一整个家庭乃至于一整个家族甚至一整个村的付出,每时每刻都渴望成功上岸,再多脱产学习一会,家人就要再多背负着重担一会的人,该怎么办呢?

  现代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脱产考研超过两三年,说不定还不得不得放弃呢。

  他们的力量,也许对比起官宦人家的子弟来说实在稀薄。然而当有心人将他们的声音汇聚起来,那就是不可撼动的力量。】!

  第117章

  满朝接近死寂的无声。

  后世人讲的话,一开始是不好懂的。

  它用着对于他们后世而言浅显平实易于代入的比喻,放在眼下的时代,却是一堆需要转换剖析的陌生词汇。

  那些仿佛后世耳熟能详的名讳和事件,更是让他们想要猜测都无从下手。

  可是在最初茫然的冲击过后,是情感上精神上的共通。

  范仲淹缓慢地眨了眨眼。

  他对着自己的内心发问:他在准备科举改革的时候,想到这些了吗?

  ……想到了的。他是想到的。

  没想到……他也是没想到的。

  【当然了,范仲淹还是给出了一定的配套措施的。

  他令州县立学,要求士子必须在学校中学习一段时间才被允许应举。】

  ——这是他想到的。

  毕竟同样是寒门出身,他知道那些中下层的,虽然不至于完全过不下去——因为真的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贫民,不配讲求什么向上的希望,他们每天为了第一天的存活就已然拼尽了全力——可是相较于官宦人家却足够窘迫的学子会面对什么样的窘境。

  他试图弥补——所以他想给原本可能没办法接触到策论学习和经义的阐释的学子,一个追赶旁人的机会与平台。

  【但还是像我们之前说的那样,这样的补偿对比突然改换科目所带来的,庞大的,连锁式的影响来说,还是太微弱了。】

  ——因为他站得还不够低。

  他的求学之旅虽然过得艰苦,他的科举之路尽管并不算顺畅,他和继父家庭的关系固然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