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这豪门真少爷我不当了[娱乐圈]第74节(1 / 2)





  海外已经有媒体报道,说《超能飞人》的投资是由季软个人筹集而来。

  季晏原本猜测这笔钱里有季雨时和季雪空的援助,可他刚接到季维的电话,说季雨时和季雪空暂时都没有流向海外的资金,那《超能飞人》的投资恐怕就是季软一个人掏的了。

  季晏正要感慨季软真有钱,却听季维说:“去年分给他的一部分绝对达不到这个数目。”

  那钱又从哪里来?

  “可能是——”季维叹了口气,语气也有些低落,“他出道之后的收入都在自己手里,开支走的是季氏的帐。”

  “也有可能是……”

  季维没有明说,可季晏听明白了。

  恐怕是从他被认回季家之后,季软就在另作打算。

  这件事季维和季雨时、季雪空兄弟都不清楚,当然,或许他们都知道,只是选择性地忽略了而已,毕竟季软是他们亲手培养的弟弟,他们一路护佑着季软成长,让他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在兄长们的庇佑下过着快乐的人生。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培养是失败的,也没有人想承认自己是糟糕的哥哥。

  《超能飞人》最终票房如何季晏没多关注,但这部电影带给季软的红利显然不够,国内的营销号们倒是时不时宣传季软因为《超能飞人》的“成功”被海外哪位大导看中,可惜海外的正式媒体都没有相关新闻曝光。

  出口转内销的营销手段太古早了,这个年头明星们都不爱用了,就算有人用,观众们都不傻,买帐的也有限。

  现在已经不是一部海外大片横扫天下的时代了,如果按过去电影市场的趋势,《少年情诗》这种类型的电影绝无可能拿到1亿以上的票房。

  把观众们当傻子的作品,观众们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谁才是真正的傻子。

  当然,凭借这部《超能飞人》,季软在国内的活动倒是变多了。

  他的颜值足够,虽然有黑料在,可时尚圈对他倒是挺青睐,最近几场时尚活动上都有他的影子,还有几场在海外的活动——相对来说,季晏对这类活动一点也不积极,即便品牌有活动邀约,季晏十次里都不会露面一次,加上他逐渐沙雕的形象与时尚圈青睐的高冷成熟魅力相距较远,在不知情的人眼里,这就是他被时尚圈拒绝的明证。

  自然地,通稿又来了。

  什么季软品味大获时尚圈好评,季晏却被时尚圈拒之门外,什么某某大秀季软到场参加,季晏始终未获时尚圈青睐。

  季晏:“……”

  不好意思,他很红,只是没空去而已。

  他是个大度的人,但这个时候他也忍不住吐槽,以前“翼”知名度不够的时候,季软粉丝口口声声说他贴着季软炒,但是他们拿不出证据。

  可现在,“翼”已经足够红了,贴着他炒的人变成了季软,要找证据的话,网上一搜就有一大堆。

  季晏甚至不想去嘲笑,因为他觉得季软这样真的挺可悲的,完全没有这么做的必要。

  即使还有粉丝在拼命洗他没有炒作,但粉丝们心里真的不清楚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季晏一直觉得偶像和粉丝之间应当建立一种良性的关系,偶像要给粉丝的喜欢以支撑,不管是作品上还是行动上,而不是做了错事之后把粉丝当成刀,即便粉丝一遍遍洗脑自己偶像没有错,可他内心最深处必然还是清醒的,只是主动选择盲目而已。

  “这应该叫沉没成本?”方屿道。

  “方老师怎么突然这么有文化了?”陆苇忍不住吐槽。

  “我一直很有文化,谢谢。”方屿瞅他一眼,“我可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能因为我长得帅就忽略我的才华,这对我的才华不公平。”

  季晏陆苇谢鸣轩:“……”

  沉默。

  第89章 准备中

  当然,季晏可以不计较季软贴着自己炒作,但互联网毕竟是有记忆的,以往季软营销时嘲讽季晏的话被网友们原封不动地还给了他。

  季软倒好似并不在意一般。

  他似乎铁了心要借着《超能飞人》的机会重新杀回娱乐圈,只不过他原本走的是贵公子型偶像路线,现在则改走受时尚圈青睐的青年演员路线,季软的长相并不算特别出众,但在季家多年养成的气质和时尚品味却相当不赖,这个月里,他出席了多家奢牌的大秀和时尚晚宴,和时尚博主们也建立起的亲密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季软其实是个相当有本领的人,在人际交往这一项上,他要远远强过季晏。

  不过季晏觉得,季软如何其实和自己无关,只要对方别一直来打扰自己就行,如果对方的公关只能想出《超能飞人》的票房强过《少年情诗》证明季软强过季晏这种蠢话,那还是趁早滚出娱乐圈吧。

  ……

  季晏继续琢磨专辑。

  邀请大牌制作人的好处是,“翼”的视野确实被拓宽了,因为这些制作人拥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可以列举出数个不同的专辑风格——仅靠“翼”自身的话,他们可以判断出某张专辑的风格,但制作人们却可以从如何打造这一类型的风格出发给予他们建议。

  专辑制作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吸收的过程。

  《天光》这首歌也在这一过程中被季晏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等到最终版本确定下来时,它和季晏创作的原始版本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陆苇和方屿的创作同样如此。

  修改次数最少的恐怕只有谢鸣轩的歌,在创作这件事情上,谢鸣轩要比他们成熟得多,歌曲的完成度很高。

  不过老谢这家伙一直对自己很严格,季晏他们觉得足够好的歌,谢鸣轩还是觉得不满意,一遍一遍地写,再一遍一遍地修改,直到写出自己满意的东西。

  最近是整间公寓最安静的时段。

  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眉头紧锁,铅笔在纸上不停地画着,尽管天气还热,他们却连空调都没开,任由窗外的风吹进屋内。

  这一张新专里,几人不约而同地减少了写“我”的成分。

  《迷雾》里有《是黑是白》,《在23岁》有《未来》,都是从“翼”的角度写“翼”,而在这张专辑里,成员们有意识地脱离了自我,而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