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回1988之IT女王第79节(2 / 2)


  安夏觉得如果是都市剧,应该不用那么麻烦,拍摄速度也可以快一点。

  她通过钱台长打听最近全国有哪些拍摄电视剧的动向。

  正准备开机的几部,都跟她想要的不一样。

  钱台长跟她说了另一个消息:“沪市台引进了一个外国的喜剧,所有活动场景都在一个场景里,还有现场观众,总在笑。我看了他们试翻译的一集,还挺有意思的。”

  “叫什么名字啊?”

  钱台长回忆了一下:“正式的中文名还没定,英文名好像是叫……生长痛?”

  安夏听着这三个字,觉着腿痛……

  她眨眨眼睛,问道:“是《grwing pains》吗?”

  “啊,对对对,是这个名字,我就记着中文意思了。”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成长的烦恼》。

  安夏对这剧印象极深,因为爸妈特别喜欢,时不时的拎出来重温。

  一个七十年代的美国家庭,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家里还有一个巨型双开门冰箱,儿女们那么多,一人一个独立的房间。

  爸妈看的时候,一直在说什么时候自家能追上他们家的生活水平。

  然而直到2022年,沪市的朋友高喊着要买双开门冰箱囤菜的时候,群里一句话打破了她对囤菜空间的憧憬:

  “我知道你买得起双开门冰箱,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冰箱吗?你家有这么大的地方放吗?”

  钱台长对那部剧的评价非常高,同时感慨:“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出一部这样的家庭喜剧。”

  “啊……没有吗?”安夏茫然。

  她记得肯定是有的,《我爱我家》《家有儿女》不都是吗?

  印象里,《我爱我家》在前面,《家有儿女》很新了。

  《我爱我家》的导演大名,安夏记得十分清楚,当即便想办法跟他搭上了线。

  英导听说紫金电脑公司的老板找上了自己,觉得有点困惑。前一年,他刚刚担任了首都人民艺术剧院的导演,顺便又演了《围城》里的赵辛楣,拿了百花奖的最佳男配。

  不知安夏来找他,是为了导演的身份,还是演员的身份。

  安夏与英导见面之后,直接问他知不知道沪市电视台新引进的那个美国情景喜剧。

  “知道,我也看了一集样片,挺有意思。对了,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也看到了一个差不多的故事,叫《我爱露西》,也是个好玩的故事。我觉得,这种形势的电视剧,搁咱国家也一定受欢迎。”

  安夏鼓动英导可以先考虑筹拍一部类似的片子。

  英导很心动,但是又有些担忧,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国内还没有任何试水的片子。

  当第一个试水的人可能会一飞冲天。

  也可能会直接坠落崖底。

  英导犹豫道:“要不,咱们等沪市的那个生长痛先播了,试试水?反正都已经引进了,播出也就是今年底明年的事,咱们筹备不也得花点时间吗?”

  安夏见说服不了他,便换了个法子:“要不?咱们先拍一集试播片?你看人聊斋西游记都先放三集试试水的呢。”

  英导本来就有这个想法,只是试错成本太高,他不敢倾其所有砸下去,现在有人愿意全资赞助,亏了也不要他赔,那何乐而不为?

  安夏则铁了心要往里面掺紫金的广告。

  哪怕试行片质量不行,咱挑挑捡捡,后期做个整活剪辑什么的,就不信火不了。

  多少垃圾电视剧,是靠恶搞剪辑给盘活的。

  安夏当年的公司市场部,也就是拍个二三十分钟的视频,拼拼凑凑,能剪辑出一百多个买量小广告出来。

  她做为端内开发,跟过一段时间的业务,对整体操作流程非常熟悉。

  她对英导非常有信心。

  《江湖恩仇录》都能有这么多人看,以英导的才华,不可能还不如那个片子!

  安夏觉得自己挺能忽悠,没想到英导更能忽悠,才几天的功夫,他就把人都给攒齐了。

  齐了齐了,剧组第一次见面,编剧就当着安夏说了大实话:“我不会写啊……”

  英导「嗐」了一声:“这有什么?谁都不会写,放眼全国也没人写过,试试呗。”

  编剧是个老实孩子:“可是我连电视剧都没写过,只写过小品。”

  英导拍着他的肩膀:“小品好啊,写得快!咱们这片子啊,是边写边拍,剧本要得急,必须找快手,我听人说你的手特别快,跟蹿稀似的,随便酝酿一下,一会儿工夫就拉完了,站起来就走。”

  这个充满味道的邪门比喻把编剧给整懵了。

  安夏默默扭头。

  安夏做为全资甲方,对剧集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带上互联网,别的随便他们发挥,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好玩就行。

  没多久,第一集 的剧本出来了,植入广告过于硬核,开局就是网页商品展示。

  说这家孩子开局就跟人在网页上聊上了,本意是交个高级笔友,结果对方拼命给他推销蔬菜水果。

  这孩子瞎跟人说要买,有一天有人来敲门,门一开,好家伙,几辆卡车在小区外面等着卸货,车上是几千斤的特产。

  经过了许多曲折,全家人各显神通,找单位的找单位,求饭店的求饭店,最后由批发市场包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