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节(2 / 2)


  “梦琪姐,我觉得苏茵姐说得对。”何松玲也和两人玩,不过她们关系更近。

  宋媛听了半晌,也来了脾气,什么人啊,只抽出鸡毛掸子四处拍拍,“买不买东西啊?不买就出去,别影响我们供销社。”

  宋媛是返城知青,吃过苦的人还算和善,是供销社脾气和态度最好的售货员。

  供销社墙上刷上的几个大字——不得打骂顾客,于她没有意义。

  可今天,宋媛来了脾气,这两人对自己朋友夹枪带棒的,她听着就烦。

  “你是不是瞎了?不赶这个乡巴佬赶我?”辛梦琪一张脸涨红,这辈子还没受过这种气呢。

  “你管我?”宋媛这才第一次享受到供销社售货员的威风,不怕得罪人,有本事你去找主任告状!

  反正供销社东西不愁卖,顾客来都是客客气气的。

  “梦琪,你们干嘛呢?”闻军大步走进供销社,听到几人的争吵声,出声制止。

  听到熟悉的声音,辛梦琪震惊地看着闻军,不自觉退后一步,气势瞬间蔫了。

  闻军是大院里人人称赞的大院子弟,不同于其他子弟争强好胜,好勇斗狠,他规规矩矩,为人处世成熟稳重。

  辛梦琪看他一眼,想起前世种种,告诫自己绝对不能重蹈覆辙。

  “苏茵同志是新来院里的,你对人和气点。”

  “怎么,你还为她说话?”辛梦琪不悦,顾承安为她说话,现在就连自己前世的丈夫闻军也替她说话。

  “我这是公正地评理。”

  “哼。”辛梦琪经历了前世,还算了解他,这人远没有表面看起来的和善。

  带着孙若依离开,辛梦琪想起闻军帮苏茵依然耿耿于怀,回身一看,见着二人正在说话,电光火石间,突然有了主意,既能解决了自己前世的丈夫,又能解决掉这一世突然到来的顾承安的娃娃亲对象。

  “苏茵同志,你别介意,梦琪就是小孩子性子,有点任性,不过心不坏的。”

  供销社里,闻军彬彬有礼,耐心解释。

  “看出来了。”苏茵不是个面团,这是第二次了,辛梦琪针对自己,兴许自己和顾承安的娃娃亲得快点解除才行,“刚刚谢谢你啊。”

  转头又对身边的何松玲和宋媛道谢。

  “我和她家熟,也算是看着她长大的,你放心,我会去跟她说说。”

  闻军十分贴心,惹得宋媛看了他好几眼。

  =

  时间迈入八月下旬,日头更盛,京市像是被火炉烤着,稍微动一动便一身汗。苏茵没被辛梦琪的针对影响,两人打照面的机会不多,有时间,她不如好好看书复习,等待高考恢复。

  八月二十三号,顾承安去房管局报道的日子。当年高中毕业后,他被家里安排进了军区工厂,专为军属提供工作的工厂,不过他这个年纪这个性子,自然是耐不住的,没多久便跑了。

  这回是顾康成看不下去儿子成日不着四六,下了最后通牒,让他必须去上班。

  为了避嫌,走的顾承安二叔的路子去了房管局当个小干事,好好磨磨性子。

  第一天上班,老太太给孙子煮了鸡蛋,不住叮嘱他好好干,苏茵在一旁听着,偷偷瞄一眼对面,顾承安对着他奶奶倒是老老实实,不过似乎心情不太好,只勉强扯出个笑容。

  苏茵纳闷,不知道那天打枪回来谁惹到这个小霸王了,几天下来都面色不虞,为防止被误伤,她避顾承安避得更远。

  吃完早饭,顾康成嘱咐儿子一句,和媳妇儿一块儿离开,顾承安蹬着他的宝贝二八杠也出发了。

  顾承安是个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去房管局也如鱼得水,没几天便和这个清闲衙门的同事混熟了。

  如今的房管局工作不算繁忙,毕竟私人的房产交易极少,多是公家分配房产,国营厂分配房屋或者城市居民租住街道办名下的大杂院和筒子楼。

  顾承安年轻,高大帅气,办公室里几个大哥大姐都挺喜欢他,还有人打主意给他介绍对象。

  古大姐有个外甥女,长得漂亮,正当适婚年龄,虽说不知道顾承安家里条件如何,可能进房管局的肯定不差。

  “小顾啊,你今年也二十了,家里没催你啊?怎么样,要不要姐给你做媒?”

  顾承安哪里想得到,都来上班了还要被人撵着催婚,见自己这个香饽饽被群狼环绕,直接拒绝,“古姐,别介啊,你有好对象给刘哥他侄子介绍,不用惦记我。”

  古姐:“...”

  刘哥:“...”

  互相看不过眼的两个老同事冷哼一声。

  “你这模样好啊,我外甥女就喜欢长得俊的,你别担心,姐肯定不给你挖坑!”

  “别别别。”顾承安靠着椅背,一手握笔处理着成前街道的房屋产权整理工作,一手扣在桌面,脑海中闪过一张白皙的小脸,脸上仿佛写着挡箭牌三个字,“不瞒你说,我有娃娃亲对象了。”

  办公室里四人都嗤了一声,互相嘀咕起来,新时代怎么还有老封建。

  转头,门口便站着一个笑盈盈的年轻姑娘,张口就叫,“承安哥!”

  第14章

  苏茵趁着上午太阳不算大,去了趟邮局收信,算算日子,如果第二次投稿也能被征用,稿费应该到了。

  到了邮局一问,果然有自己的信,照旧是五元,自己挣钱确实高兴,她琢磨着给顾家人买点什么...还得再去找找哪里有卖高中辅导资料的。

  过去十年的大运动,许多地方的教学荒废,哪怕后来复课了,老师学生的心思也没太聚拢起来,相关练习册和资料便也少了。她这段时间走了三家新华书店,都没什么收获,估摸得找找废品收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