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84章知事院(2 / 2)


  “我说可行就是可行。”王笑也放缓语速,道:“还有,我们不是抢他们的粮,我是买他们的粮。”

  “我们没有银子了。”

  “那就放债据,算是朝廷和他们借的,算些利息。以后还他们银子便是。”

  “这与抢又有何异?”左经纶摇了摇头,道:“许是老夫老了,真是想像不出来啊……那些士族大鱼大肉惯了,让他们每天和普通百姓一样只能吃规定的份额,心中该有多少怨气?”

  “老大人你呢?你可愿意粗茶淡饭?”

  左经纶叹道:“不一样的。”

  “一样的,只要他们能明白粗茶淡饭也好过沦为亡国奴。任何决策,都是有利有弊。成大事要的魄力你们没有,我有。”

  左经纶张了张嘴,再次想到“畏首畏尾”四字……

  良久,王笑道:“该说的我都说了,老大人你劝不动我的。写票拟吧,此事我需要你的支持。”

  今夜王笑悄悄过来,就是表明了他的决心——我不会给你左经纶公开反对我的机会。

  同时,也给左经纶一个私下劝他的机会。

  现在,左经纶见自己劝不住王笑,长长叹息了一声。

  王笑又道:“老大人,我意已决。你就算不答应,我也会做。无非是先把你们这些反对者打压下去。”

  左经纶颓然一叹,终于提起笔来。

  下笔还是有些犹豫,他知道自己一旦拟了票,在这件事上就必须和王笑站在一起。

  但也没别的办法了……

  笔走龙蛇,一封洋洋洒洒的票拟写就,左经纶再抬起头,只见王笑坐在那竟然已经睡着了。

  少年低着头,第一眼像是在学堂上打盹的学生。再一看,却能看到深深的疲惫。

  “国公……国公……”

  “嗯?写好了?”

  “国公这是累了?”

  “诸事纷繁,能不累吗?”

  “所谓天将降大任……”

  “说得好听。”王笑拿过票拟,仔细检查了一下左经纶的印章,玩笑般地道:“老大人没盖假章吧?”

  “唉,老夫全力支持国公便是。”

  “那就好,不用送了。”

  “对了,听说国公前些日子去千佛山逛了逛,业精于勤,荒于嬉……”

  许是有些起床气,王笑忽然恼火起来,道:“忙不过来了还要怎样?!吃饭拉屎都在务公了还要怎样?!就因为我肯出面做事,所以出门逛了一趟你们都要指责我?!约个会都不让,那还中兴个屁的楚朝啊!你们自己孩子生了一大堆怎么不说?”

  左经纶一愣。

  倒不是因为王笑发火,他知道这不是冲着自己。

  而是……这一瞬间,他竟然像是看到了先帝的影子。

  脑海中,延光帝愤怒地摔了御笔,吼道:“你们到底还要朕怎样?就因为朕是天子,你们便敢肆无忌惮地跑来劝谏个没完,自己的差事都办好了没有?!”

  似乎有什么原本罩在先帝身上的东西,在消失了短短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罩了下来……

  ~~

  月光下,左明静从花丛后面转了出来,凝视着走过庭院的那道身影。

  她忽然在心中下定了某种决心……

  “朵朵,你能替我引见淳宁公主吗?”次日,左明静向钱朵朵问道。

  ~~

  淳宁每天起来都要看一看自己的小腹。

  它还是那么平坦光滑纤细,一点都不像是怀了孩子。

  每到这个时候,王笑都要在她肚脐上亲一下。

  “就算怀了孩子也没那么快的。”王笑说道:“这种事也要努力才可以,正所谓,业精于勤……”

  业精于勤的两人其实每天都很忙。

  山东全境在突然间施行起‘粮食计划分配’之策,此事毫无征兆,让无数人都措手不及。

  整个局势一瞬间就紧张起来。

  哪怕身处国公府没有出门,淳宁也能感受到外面的风声鹤唳。

  紧接着,王笑和秦小竺出门了半个月。

  淳宁每天会到佛堂祈福,保佑夫君和小竺的平安,也祈祷能生个孩子。

  最后,她都会轻声念叨上一句。

  “请佛祖明鉴,倘若夫君与小竺造了杀孽,万般罪过,周眉愿一人承担……”

  这半个月里,她也终于在国公府后宅设立了一个完整的批红机构,既然不能叫“司礼监”,于是就起名“知事院”。

  知事院一共有三十名通晓诗文的女官,又分为两院,上院帮忙她处理重要事务,下院帮忙她处理闲杂事务。

  上院的女官中有家道中落无依无靠的女子,也有少数几个像吴培的女儿、贺琬的妹妹这种属于王笑心腹班底的家眷,都是淳宁筛选过的可以信任之人。

  下院的女官则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亲属之中有人在朝为官,但又不是国公心腹。

  淳宁每天上午花三个时辰在上院处理机要,下午则在下院呆两个时辰。

  更机要的文书则由缨儿和朵朵整理出来,晚上再批阅一遍。

  这日,未时一刻,知事院下院之中,两排女官各自在案几后坐着,案头都摆满了公文。

  淳宁落座,淡淡道了一句:“开始吧。”

  第一个桌案之后的女官便上前低声念道:“济南知府衙门禀奏,济南府历城县一名粮商孟义明,因征粮之事,于昨日亥时在南城墙用血字写下不敬之语,昨日丑时,点燃了自家商铺,举家自尽,大火烧掉了丰南街十五家宅舍,伤亡二十余人。议院批复,拨银安抚受难百姓,再请锦衣卫禁止市井议论此事……”

  淳宁想了想,道:“驳回议院批复,不必封锁市井议论。让宣传处尽快把粮据的章程细细解释给四方百姓,一应花费、人力,各处不得拖延。让锦衣卫迅速查明孟义明背后是否有人指使……”

  那女官迅速回到位子上书写起来。紧接着,另一名女官上前,低声念道:“邹城知县衙门禀奏,有流民四百三十六人,原是徐州总兵关明麾下将校的佃户,因不满盘剥,逃入邹城。关明传书勒令邹城县令将他们送还。议院批复,点外交处岑兆贤前往交涉再议……”

  “可,但要仔细筛查,小心其中有南京派来的细作……”

  接连五名女官上前念过文书又回席批写,甘棠过去挨个检查,确定都是依淳宁的意思批复之后让人盖印,再整理发还。

  女官们各自分门别类、禀报、批复,也是有条不紊。

  下院这边多是这样的寻常事务,这些事不论大小,淳宁都要亲耳听过一遍才放心。

  也许等女官们更熟练一些之后,她还能再轻松一些,但如果没有真正能代替她做一部分决定的心腹人手,也轻松得有限。

  淳宁如今正在心里考察她们。

  接着,只见左明静拿了一封公文上前……